与解决贫困不同的是,解决污染是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汽车销量、钢铁和水泥的产量等都必须要降低,不然很难控制废气的排放。而这些产品又是工业产出的主要构成,与中国的经济增速和就业问题紧密相连。
世界银行统计了2005~2010年间155个国家的PM2.5水平和工业产出增速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强的正向关联。彭博新闻社认为这种关联显示,中国在减排方面如果不进行重大投资或者完成工业结构转型的话,洁净空气只能以牺牲产出为代价。
2013年,环保部门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把全国所有城市的PM2.5的年均值降到35微克/立方米,在2014年里实际数字是60微克/立方米。有数据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减排措施和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中国可能需要将工业产出降低20%。
不过,即使是35微克/立方米依然远高于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是10微克/立方米。这样中国可能需要将工业产出减少40%。
实际上,今年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远低于7.7%的预期,也远低于去年12月7.9%的增速,总体呈现不断下行的状态,而1~2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持续萎缩。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撰文指出,同样的单位产出,由工业带来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4倍,而重工业带来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9倍。即使重工业实际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在未来17年内与GDP增速同步(年均6.8%左右),2014~2030年间重工业的实际产出也将累计增长两倍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单位产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八成,也无法把PM2.5降到30微克/立方米。所以末端治理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经济结构调整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