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文章 作者:沈德良
位于湘潭竹埠港的湘潭颜料化学有限公司,去年9月曾将大量红色污水漏排湘江,影响恶劣,后登报道歉。可近日,该公司又向湘江偷排严重超标的工业废水,经环保志愿者举报,被湘潭市环保局立案查处。(7月3日《三湘都市报》)
读罢这条新闻,顿然而生的愤懑挥之不去——还是这家无良企业,还是在干着偷排的勾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曾在媒体上登报致歉、在湘潭市民面前信誓旦旦的企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伎重演?
然而,如此明知故犯的无良企业,这次受到的还是不痛不痒的查处——被责令停产整改,只是与上次相比多了4万元罚款。不知道如此轻飘的处理,能否从此打消这家无良企业日后继续违法的冲动?
竹埠港已经成为全省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之一,布局在这里的众多化工企业,已成为严重影响湘江水质的污染源。照理说,当地环保部门可谓重任在肩。但看罢这条新闻,有一点让人百思不解:为何每次围绕湘潭竹埠港化工企业的污染事件,当地环保志愿者总是冲在前面,本应将保护环境作为分内之事的环保部门,却总是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才匆匆赶来处理?这次湘潭颜料化学有限公司故伎重演,再度向湘江偷排废水,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就有网民陆续举报。但直到6月中旬当地媒体报道后,相关部门才实施“突击检查”,立案查处。笔者无法揣测这种姗姗来迟的查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委,只是觉得这样的反应速度堪比蜗牛。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着一些无良企业总是在算计着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其经营者的内心深处总存在着诸如偷排的原始冲动;环保部门如能将高悬的执法之手更硬一点,对屡禁屡犯的无良企业实施顶格处罚,让环境破坏者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这既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对守法企业的褒奖,也是让违法者对法律保持敬畏的重要手段。
湘江是大自然赋予湖南的一份珍贵的遗产,保护湘江这条母亲河,是当下每一个湖南人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湖南当前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承载着全省民众的殷殷期待。
打造“绿色湖南”这张名片,需要全省上下牢固树立起绿色的理念。这其中,固然需要有刚性有力的法制作为支撑,同样需要有一支认真履职的环境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