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民生密不可分,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8月13日,三位参与湘潭环境保护,见证湘潭环保发展之路的退休老干部坐到一起,和我们聊起了环保工作这些年的新变化。
“过去的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设备简陋,全部家当只有四五百万元的设备,但现在设备总投入已经超过3000多万元,这大大提升了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市环境监测站原站长丁代湘谈起环境监测工作的变化时感慨道。退休5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了我市环境监测能力的变化。以我市大气自动监测站而言,市区监测点位从原有的4个手动站升级到现在的7个国家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6个,实现了市区监测全覆盖,同时,市民还可随时在网上查询到环境监测数据。
丁代湘说,大量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投入使用,使得环境监测数据更为精准,这为我市环境治理提供了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在谈到湘江水质的变化时,丁代湘娓娓而谈:2004年前,湘潭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市民生活污水经二级沉淀后,就直排湘江;现在湘潭市城区就有河东、河西两个污水处理厂,各县市也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甚至部份乡镇也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湘江水质的改善大家有目共睹,湘江湘潭段地表水水质从原来不到三类水质,变为稳定达到三类,甚至全年大部分时间达到了二类水质,水清澈了,江边钓鱼、游泳的人也多起来了。”
市环境监理所(即市环境监察支队前身)原所长熊振华,于1988年进入市环保局工作。回忆起近年来的环保态势,他很宽心。他告诉我们,化工行业曾是湘潭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湘潭环境执法的“心病”。污染治理设施简陋,企业对待环境执法常常是“躲猫猫”,尤其让人担心的事是,还有部分企业偷排污染湘江,环境整治难度大。让熊振华欣慰的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化工行业的污染治理的确做得不错,尤其是竹埠港“退二进三”等区域性治理,充分体现了我市在湘江治污上壮士断腕的决心。
“湘潭的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2014年,全市全年大气优良率达到87%,饮用水源水达标率100%。这大大提升了湘潭的整体环境形象。”在市环保局原局长黄常见眼中,湘潭环保工作近几年做到了“三个加强”,即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加强了对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的环境治理;加强了自身能力建设。
黄常见认为,在重点区域治理上,市委市政府关停了竹埠港地区的化工企业,虽然在经济上做出了巨大牺牲,却为我市环保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治理上,更是出重拳,推进污染减排。他以湘钢为例说:湘钢污水排放量从之前每年1.4亿吨,减少到了现在的4000万吨,但钢产量却大大提升。要达到这样的减排效果,仅水污染治理的投入一项就要以10亿元计。此外,在自身能力建设上,环保部门执法力度越来越严,近年共关停了重点污染企业59家,整治30多家,落实了30多个环保项目,而年初实施的新《环保法》为环保部门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环保治理手段得到增强。
谈起湘潭环保工作的发展和变化,老干部们很欣慰,他们不仅是见证者,也曾是湘潭环保事业发展进步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对于湘潭环保工作的未来,老干部充满信心,坚信一定会越做越好,湘潭也会更宜业、宜居。黄常见说:“社会对环保事业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支持。我们虽然退休了,但作为湘潭市民,都衷心希望我们居住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三位老干部也希望政府、企业继续努力,拿出必要的资金来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老百姓要与政府、企业、环保部门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推动湘潭环保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