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为拯救“母亲河” 湘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水资源
发布者:webadmin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04 17:59:49   点击数:

 

    碧透的湘江水(记者 陈旭东 摄)

    碧透的湘江水(记者 陈旭东 摄)

□ 为拯救“母亲河”,保护水资源,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

□ 截至目前,我市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逐年稳步上升

湘江是湘潭人民的母亲河。曾几何时,湘江的水质一度饱受重金属污染。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一场拯救“母亲河”的行动悄然打响。

8月30日,我们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从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湘潭市地表水湘江湘潭段各断面水质总体为良,均符合所在功能区水质标准,稳定为Ⅲ类水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累计达标率分别为91.7%、100%、100%、100%。

“蜕变”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启动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竹埠港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曾是湖南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化工生产片区,长期的化工生产,工业老区付出了惨痛“环境代价”:区域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含镉、锰、铜、铅等重金属,对湘江、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1年,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将竹埠港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

2011年8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将竹埠港地区所有化工企业按要求全部关停到位。

2013年,该项目列入省政府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

2014年9月底,竹埠港地区28家污染化工企业全部顺利关停,成为湘江流域首个实现化工企业全关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它的关闭是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具有标志性意义。

2015年,全面启动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和该区域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对28家关停企业的建筑垃圾、遗留废渣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启动重点片区及其他区域的重金属土壤修复治理工程。

今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已下发复函,批准竹埠港地区为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竹埠港将开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产污”和“治污”的分离的第三方治污之路。

根据规划,2018年竹埠港将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治理。

2020年竹埠港地区将建成生态宜居的滨江新城。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

曾记否,湘江湘潭段沿岸有数个排污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翻滚着白色泡沫,直入湘江。

如今,在河东、河西、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基础上,河东、河西污水处理厂去年底完成了现有日处理能力10万吨项目的提标改造,污水排放标准由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提高到一级A。

同时,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第一阶段5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量的扩建工程已完成,年内还将启动第二阶段5万吨/日污水处理量的污水扩建工程,届时,河西污水处理量日处理量将达到20万吨。此外,河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5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将在今年底完成。

今年7月,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式破土动工,服务范围包括易家湾昭山片、中建生态养生城、岳塘经开区、东城片及高新区等5个片区,纳污面积达51平方公里。这是湖南首个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周期约为两年,一期建成后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7.5万吨/日。届时,河东污水处理量将达到22.5万吨/日,湘潭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大,完全满足河东污水处理需要。

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

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加强水质监测意义重大。目前,我市对三个饮用水源国家规定的109个指标全部进行了监测分析。

“我们还全面开展污染排放监督工作,对全市国控废水污染源开展季度监督性监测,对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月常规监测,对全市执法计划名单内企业按计划实施监督性监测,对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的污染源进行季度对比性监测,对特定水库不定期调查监测。”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他们还特别加强对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而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这名工作人员说,我市以截污治理和水质改善为重点,大力推进截污工程建设,工业企业外排废水集中收集经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此外,湘潭还通过严格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涉水项目审批、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加快落后工艺和设备淘汰等举措,保障湘潭水质安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