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垃圾分类处理:珙县孝儿镇的八年实践
发布者:webadmin     作者:喻熹    来源:宜宾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8-06 22:30:39   点击数:

 

    今天你产生了多少垃圾?它们去了哪里?它们是怎样被处理的?它们会不会又悄悄地回来?我们能为垃圾处理做些什么?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2006年,宜宾珙县孝儿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开始围城,河岸、街道上、小区口、乃至政府大门口垃圾成堆,人们仿佛生活在一片“废墟”中。如何解决垃圾处理问题?2007年至今,在连续8年的时间里,孝儿镇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和智力,进行着一场逆袭垃圾围城的“战役”。

孝儿镇许多居民楼上都种有植物。(喻熹 摄)

居民栽种小花在阳光照耀下十分夺目。( 喻熹 摄)

  分类倾倒垃圾 居民意识提高

  孝儿镇宁泰社区位于镇中心,社区共有9条街道。2007年至2010年,社区进行了第一阶段垃圾处理的尝试。

  垃圾分类是进行物理回收和能源利用的重要保障。“从2006年开始我们便和香港社区伙伴(公益组织)合作,首先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宁泰社区书记谭友昌说,他们将垃圾车进行分类,并组织起群众监督员进行垃圾分类入车监督。

  可要想让居民一时间进行垃圾分类倾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开始我们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今年69岁的居民黄宗周说,那时候,如果不分类,垃圾清运工就不让他们倒垃圾,得自己整理好了才行。

  为了让全民提高环保意识,社区组织居民、学校组织学生,每月举行环保课堂,志愿者不定期上街开展形式多样的倡导活动。8年来,环保意识不断深入居民心中。除此之外,社区以及环保志愿者们还组织老人们参加垃圾分类课堂培训,让孩子和老人回家影响青年人。渐渐地,孝儿镇大部分居民都开始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

  就地变废为宝 源头减少垃圾量

  2010年,孝儿火电厂投产,小镇人口陡然增加,常住人口达到了7000人。“很多新增的居民并不理解垃圾分类处理,我们的工作又要重新开展。”香港社区伙伴项目管理员韦罗东说,后来的居民都不进行垃圾分类,等于之前做的工作全部白做。

  面对新的形势,2010年至2012年,宁泰社区和香港社区伙伴采取新形式,在城乡结合部设置灯箱广告,组织志愿者编排环保宣传剧,开展倡导挎篮买菜不用塑料袋活动,进行卫生填埋、堆肥还田、厨余沼气技术探索等。

  由于人口的突增,给小镇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垃圾量增大。从源头减少垃圾才是有效办法。随后,宁泰社区和香港社区伙伴以及该镇环保志愿者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环保宣传,倡导废物回收再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5月19日,居民黄宗周像往常一样将中午淘过米的水倒在了一个桶里,让其发酵。“这个东西做肥料相当好。”黄宗周一边给记者展示他利用废弃物种的蔬菜花果盆栽,一边拿着用塑胶水壶自制的喷壶给盆栽浇水。在他家的楼顶,有一方植物小天地,这些蔬菜花果种在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盆盆罐罐里,旁边还有一口大缸,里面装着可降解的垃圾。黄宗周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降解以后就是非常好的花肥。

  如今,许多居民都知道了利用废弃物种植蔬菜花果的窍门,家家户户都开始了废物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站在黄宗周的楼顶,放眼望去,许多居民家的楼顶和阳台上,都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不断探索创新 贵在长期坚持

  垃圾管理的第一步是源头减量,其次是分类,最后则是安全处理。三个步骤一环扣一环,哪个都不能少。“以前不分干湿,就将垃圾倒入填埋厂,一到夏季,垃圾中产生沼气,便会燃烧,很臭,如果用水浇灭,其污水将渗透土壤层,污染地下水。”谭友昌说,那时灭火也不是,不灭也不是。

  据统计,孝儿镇目前一年会产生近6000吨垃圾。孝儿镇政府、香港社区伙伴每年分别投入40万元进行垃圾处理。通过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措施的不断推进,垃圾安全处理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2015年4月,四川大学卢红雁教授及学生们对孝儿镇进行了阶段性摸底跟踪研究。研究表示,按照目前孝儿镇的垃圾分类方式,已有1033吨及全年17%的垃圾用于循环利用,对比完全不分类的状态,孝儿镇年碳排放总共减少2098吨,相当于264辆普通大众汽车环绕地球一周产生的碳排量。

  “孝儿镇的垃圾处理需要长久的坚持,能够上升的空间依然很大。”谭友昌郑重地说,社区废弃物的循环,就地就近分散多元化处理,以及如何控制垃圾管理的成本等,他们仍然在不断探索中。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