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超过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且垃圾产生量仍以5%-8%的速度增长,占地量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焚烧具有减容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崇,一些垃圾焚烧处理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依照《“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预计到2015年年底,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望超过30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亿吨/年。
垃圾焚烧处理将成主流方式
“广州生活垃圾日均2万多吨,今年基本无地可埋,垃圾围城形势严峻!”这是近日从广东省人大环资工作座谈会上传出的声音。
“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84万吨。如果继续采用填埋的方法,每年至少需要500亩土地用于填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废管理处工作人员吕江涛无奈表示,在没有足够土地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已有的填埋场只有超负荷运行。
在垃圾量猛增,填埋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焚烧处理作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项成熟技术,开始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曾公开表示,当前,我国有1/4的垃圾填埋场接近饱和,固废污染的问题相当突出。从目前来看,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主流办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垃圾处理的专业角度来说,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因而选址方便。垃圾经焚烧后成为飞灰和残渣,体积缩小80%-90%,易于进一步处理。而且燃烧产生的热能还可以转化为蒸汽用来发电或供热。但是,就在政府将这个看似能够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方案逐步提上规划日程的时候,公众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却成了新的难题。
垃圾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会导致人体致癌,这样的说法让一些临近垃圾焚烧规划项目的小区居民忧心忡忡。又据“百度百科”介绍,二噁英的毒性约为氰化钾的100倍,是砒霜毒性的900倍。为毒性最强,非常稳定又难以分解的一级致癌物质。
“截至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人因二噁英类中毒致死的报告,也没有确定因二噁英类暴露而致癌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明辉表示,目前网络上二噁英致癌的信息大多是以讹传讹。“其实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处理垃圾的手段主要靠焚烧,其垃圾焚烧厂与公众居住区近在咫尺却能和睦相处。”
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日本有高达70%的垃圾通过焚烧来处理,其他国家的比例则多在30%上下。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城市约一半以及多数学校所用热能都来源于燃烧垃圾。
由于预见到焚烧会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立项制定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其中二噁英类就是控制指标之一。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将二噁英类的排放限值从严至每立方米0.1纳克毒性当量,与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一致。
E20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在无害化处理方面,2014年我国无害化处理量已达到16009万吨,与2013年相比增加3.99%,无害化处理率为95.97%,与2013年基本持平。据分析,我国2012-2014连续两年垃圾焚烧处理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29%和20.09%,卫生填埋处理量的增长率分别为-0.19%和-2.24%,堆肥增长率分别为-31.92%和-30.04%。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的增加是无害化处理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垃圾焚烧将逐步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方式。
垃圾发电项目将迎大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垃圾产量也日益增多,不但占据宝贵的土地资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年末,全国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新增22.3万吨,新增设施数量223座。即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垃圾焚烧设施数量达到330座。
5月12日,财政部印发《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节能减排以及重点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示范推广和改造升级。可以预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将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前行,其能效利用也必将深入展开。
早在2004年,我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报告,2011年全球产生城市固体垃圾13亿吨,而亚太地区约产生2.7亿吨,其中中国占了70%。据预测,“十二五”末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接近2亿吨,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将突破2.3亿吨。“‘十二五’期间,我国增加了近100座垃圾焚烧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另一个垃圾焚烧厂建设的高峰。”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张益认为,全国数百个城市,每个城市一个厂并不算多,而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则需要10个以上的焚烧厂才够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为了改变能源结构,实现经济转型,我国应从政府宏观调控层面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空间不容小觑,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垃圾发电产业前景可期
我国垃圾发电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迅速。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5月,全国共有178座垃圾发电厂。2015年将是我国垃圾发电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依照相关规划,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发电厂有望超过30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目前,国内参与垃圾发电的投资商有四五十家,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主要有中国环境保护公司、中国光大环保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公司、上海环境集团、首钢环境产业公司、绿色动力、锦江集团等。设计院主要有中国恩菲、中国五洲、中国城建院等。他们在垃圾发电的市场化进程中,用责任和实力为我国城市环境的优化做出了贡献。
据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国内余热利用效率较高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总处理规模为4200吨/日,是目前建成的中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之一。2013年,该项目二期3000吨/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以来,吨垃圾焚烧发电量超过400度,吨垃圾焚烧上网电量360度。可以说,该焚烧厂的能效利用相对很高。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规划与统计信息部《2013年电力统计基本数据一览表》的数据,2013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90兆瓦,发电量为176亿千瓦时,是太阳能发电量(84亿千瓦时)的2.1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秘书长刘映华表示,垃圾发电看似份额比重在整个电源结构中很小,但是它的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特点决定了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垃圾发电具有废物处置、燃煤替代和减少垃圾填埋造成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壤地下水污染的环保优势,非常符合我国环保和能源战略定位。它和风电、太阳能相比,具备机组可利用小时高,输出稳定的特点。随着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垃圾发电将在全国总发电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垃圾发电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